1、 原文① 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2、江艺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资料图片)
3、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4、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5、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6、兽见之皆走。
7、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8、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9、” 注释 (1)狐:狐狸。
10、假:借助。
11、虎威:老虎的威势。
12、 (2)荆宣王:即楚宣王,公元前370年即位。
13、 (3)北方:指中原各诸侯国。
14、昭奚恤:楚名将。
15、 (4)果诚何如:实际上怎么样? (5)江一:魏人,有智谋,仕于楚。
16、一:也写作“乙”。
17、 (6)无敢:不敢。
18、食:吃。
19、 (7)逆:背,违背。
20、 (8)属:同“嘱”,委托。
21、 (9)假:借 (10)威:威风,威力 (11)天帝:上帝 (12)长:长官,首领。
22、这里作动词,意为“做。
23、首领”。
24、 (13)为:是。
25、 (14)不信:不相信 第一版本的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一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有一天捉到一只狐狸。
26、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27、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28、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
29、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30、” 注释 (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
31、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
32、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33、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 :寻求,寻找。
34、 (子无敢食我也)子:你。
35、无:不。
36、 (天帝使我长百兽)使,长(zhǎng):使:派遣。
37、同“掌”,掌管。
38、 (是逆天帝命也)逆,违抗。
39、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可以。
40、行:前进,前往。
41、 (故遂与之行)遂:于是。
42、 (兽见之皆走)走:逃跑。
43、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害怕。
44、 (子以我为不信)不信:不诚实。
45、 道理 从上面两则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46、 同时也说明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盲目信从,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以上就是【虎求百兽而食之文言文翻译,虎求百兽而食之】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