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见大人和长辈们喝酒,瓶装酒不多,基本都是散酒,但是入口后“咂咂”嘴,就能说出“这酒大概是多少度、酿酒用了哪些粮食,甚至高粱多一些,还是玉米多一些”,那时候我就很佩服他们。
如今在酒桌上喝酒,很少听说还有谁能说得出来白酒有什么粮香,通常都是评价一款酒甜不甜、辣不辣,难道如今的人功能退化了,连基本的粮食味儿都不敏感了?
社会的整体进步是好事,但是如今的环境跟以前大有不同,物非人也非,酒也不再是以前的酒了,主要还是因为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我们自己对比一下,你觉得是不是这么回事儿呢?
【资料图】
不得不说的一点,随着社会的整体变化,物质丰富、收入增加,生活压力却越来越大,现在的人跟过去的人喝酒的意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过去人对酒极其珍惜,条件好的人才有能力每天喝二两,平常老百姓家里没客人、又不是逢年过节,都很少喝酒,所以每一滴酒入口都要仔细品味,享受喝酒的感觉。
如今喝酒是想喝就喝、硬着头皮喝,喝不下吐出来继续喝,只追求酒精的麻醉,有钱喝贵酒,没钱喝便宜酒,很少有人关心到底是啥味儿。
要说粮香、曲香、窖香到底是什么味儿,以前的人生活在农村,村里都有小酒坊,一路一过对酒厂里各种味道都比较熟悉。
如今酒厂规模越建越大,小酒坊生存空间有限,多数人都不知道曲香、窖香为何味,少了参照标准,如果还能品出来味道嘛真是神了奇了,没吃过草莓会想到草莓是什么味道么?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今的白酒,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可以通过现代科技进行干预,想要柔一点、绵一点、甜一点,不仅通过发酵时可以控制微生物的比例,在后期调制的时候也能去除和添加某些成分,以达到酒体的平衡。
当然了,勾兑酒添加的是添加剂,而纯粮酒则是在调味酒中提取某一种成分,用作成品酒的调制,酒厂规模越大,技术实力越强,只有年代老的小酒厂,仍然再以传统工艺酿造传统白酒,但是因为品牌知名度有限,虽说好喝不贵,往往还被酒友们看不上,只有老辈人才喜欢这种原滋原味的老酒。
比如说茅台镇有一款“国康1935”,50年代建厂,70多年来坚持以古法酿造,进入厂区就能闻到几十年前的老味道,车间内还是人工酿酒,喜欢喝这款酒的人年龄应该都在50岁以上。
不论制曲还是投粮发酵,传承的都是300年前留下来的老工艺,165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要用足时间,7个轮次取酒都要经过整整一年时间。
对于新酒的处理,不是采用现代高科技,而是经过天然6年的陈酿,以达到酒体醇柔、酒香醇厚的口感,6年后开坛,加入15%的陈年老酒,粮香、酱香、陈香突出浓郁、恰到好处,这种酒喝完之后才没有口干、上头的感觉,即便只有百元出头,老辈人仍会格外珍惜,年轻人往往会嫌便宜看不上眼,宁愿去喝那个什么小白。
酿好酒其实并不难,成本也不高,只是耗时耗力比较麻烦,变现太慢,而且添加剂本身也是可以合法使用的,所以很多酒厂现在比酒店还干净,根本就不酿酒,而是采购基酒直接勾兑,这种酒喝到肚子里只是酒精和添加剂,哪有什么粮香?
纯粮古法酿造的白酒,酒精度和酒香纯度是成正比的,所以通过口感不仅能品出不同层次的酒香,也能大致判断出酒精度,当科技狠活融入到白酒中,这种判断就不准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人为什么品不出白酒的粮香和酒精度了吧,人也变了、酒也变了,简单理解其实就是这个道理。